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4年9月6日,第四屆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FBAS 2024)在京召開,旨在研討數字技術推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創新解決方案,分享應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數據時租挑戰的實踐經驗,助力加速推進2030年議程后半程進度。
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勒希·喬鮑作主旨報告
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勒希·喬鮑(Csaba Korosi)在主旨報告中強調,“人類發展的未來,必須是可持續的和數字化的發展,否則未來就無從談起”。他指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不僅是可行的,更是時代的必然要求,這需要各國勇于擔當并加強國際合作。獲得高質量、易于訪問的數據對于得出可持續發展有效評估至關重要,這需要在評估和驗證中應用科學方法。
SDG中心主任郭華東院士作報告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主任郭華東院士在主旨報告中指出,在深入分析可持九宮格續發展議程所面臨的挑戰時,大數據和科技創新是推動這一全球議程的核心動力。通過加強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共享,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對SDGs相關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為政策制定和資源分配提供科學依據。展望未來7年,關鍵在于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SDGSAT-1衛星影像圖集發布儀式
論壇開幕式上,SDG中心發布《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衛星)熱紅外影像圖集》《SDGSAT-1衛星微光影像圖集(英文版)》和《SDGSAT-1衛星微光城市群組圖》,其中《SDGSAT-1衛星熱紅外影像圖集》是全球首部遙感熱紅外影像圖集,《SDGSAT-1衛星微光城市群組圖》是世界首套展示全球10個主要城市群高分辨率夜間燈光景象的數據產品。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是SDG中心規劃的可持續發時租場地展衛星星座的首發星,自2021年發射以來取得了系列成果。本次發布的圖集展示了全球不同類型地物景觀及10個代表性城市群社會經濟發展表征指數,從人與自然交互作用空間探測角度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視角,為全球城家教市可持續發展及標準化研究補充量化指標,進而為彌合數據鴻溝、助力2030年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實施做出應有貢獻。
“可持續發展衛星虛擬星座”啟動儀式
會上,由SDG中心聯合7家衛星中心發起成立的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ASSA)正式宣布啟動可持續發展衛星虛擬星座,星座包括SDGSAT-1衛星、風云三號E星、環境減災二號A星、資源三號03星、海洋一號C星和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這一舉措標志著中國空間技術力量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的重要里程碑。
SDG中心主任郭華東院士向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DESA)可持續發展目標司小島嶼部門負責人賽·那沃提(Sai Navoti)贈送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數據產品。產品聚焦SDG 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SDG 13(氣候行動)、SDG 14(水下生物)三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包含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海陸熱浪特征、珊瑚礁白化熱壓力分析、全球海洋熱含量等研究成果,在風險評估、氣候監測及適應等方面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數據九宮格支持和決策依據。
據悉,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承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等知名國際組織和團體作為支持單位,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國際科學理事會數據委員會、聯合國衛星中心、泛非綠色長城機構等11個國際組織為國際伙伴,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烏茲別克斯坦灌溉與水問題科學研究所、香港大學等近40個國內外科研院所共同協辦。
此次論壇為期三天,主題為“未來七年:大數據推動實現SDGs的變革行動”,還將舉辦“數字科學驅動可持續發展”“第四屆可持續發展空間觀測論壇”“數字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青年行動”和“極地與高山:脆弱環境下可持續發展挑戰”等4場特別分會及39小樹屋場平行分會,吸引來自全球近50個國家和17個國際組織代表700余人共聚北京,共同探討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