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方能激浊扬清;海晏河清,方能国泰民安。作为党管意识形态的抓手,“扫黄打非”以雷霆之势坚决扫除各类文化垃圾,受到群众广泛支持。
“扫黄打非”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是几亿农民生活居住的家园。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算卦相面、地下赌场、低俗读物等在一些地方还不包養同程度存在。长此以往,不利于文明乡风培育,也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谆谆嘱托,指引方向。
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在广大农村地区持续清理涉“黄”涉“非”文化垃圾,净化社会风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
建章立制,筑牢“防火墙”
灰尘不扫,就会越积越厚;垃圾不清,就要贻害健康。然而,基层事务繁多,尤其在农村,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谁来抓、谁来管,如何确保有成效?
解题的思路,就在“融合”之中。“扫黄打非”与农村各项工作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扫黄打非”也要融入农村基层党建、平安乡村建设、文明乡村创建等各项工作中,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因此,农村地区开展“扫黄打非”,不能“单臂发力”,而要“借势聚力”,撬动各类要素资源“为我所用”,凝聚最大合力。
在县域,宣传部、网信办、公安局、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又协调联动,确保监管查办全覆盖、无死角。在村镇,从党员、群众骨干、行业从业人员中,选拔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从一村一警、市场监督人员、文化综合执法人员、基层文化站、文体协管员、综治网格员中,又整合出一支巡查队伍。
如此,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一道触及“末梢”、牢不可破的“防线”破土而出。当然,农村地区“扫黄打非”,专业人才并不丰富,基层自有破题智慧。
在内蒙古,科右中旗有一支“家门口唠嗑队”。他们用在村民家门口唠嗑聊天的方式,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扫黄打非”。全国道德模范、“家门口唠嗑队”成员郭凤海多次走进牧民家里,宣讲“扫黄打非”应知应会知识。他所在的“唠嗑队”,人员“不拘一格”,既有党员干部、群众骨干,也有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还有医生、教师与民间艺人。他们没有话筒,也没有讲台,用接地气的语言“送学上门”,让农牧民坐得住、听得懂、有感悟。“家门口唠嗑队”从“阵地式”改为“流动式”,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仅拥有了众多的忠实粉丝,而且让党的声音传遍草原,为净化农村文化环境包養平台推薦贡献了群众力量。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镇将“扫黄打非”与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包養行情,在9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扫黄打非”基层站点,通过“红领巾”“红阵地”“红队伍”,引领新风尚,助推“扫黄打非”活动进基层、入乡村,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活环境。黎平县妇联将“扫黄打非”与和美乡村建设同安排同部署,教育引导妇女积极参与“扫黄打非”斗争,自觉抵制腐朽文化、有害信息和非法出版物。
据了解,“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加强农村“扫黄打非”工作站点、主题宣教园等阵地建设,持续提升站点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少地方利用原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与“扫黄打非”乡村站点融合共建。设施一起利用、活动一同开展,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将“扫黄打非”内容无缝融入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满足农民的多元需求。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中,有将近一半位于农村地区。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农村“扫黄打非”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往往牵涉多领域多环节,各地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集成、集约、共享、实效的路径,筑牢了“防火墙”,取得了实效。
凝心聚力,画出“同心圆”
秋风扫枯叶,碧草日日新。
“扫黄打非”并非“一阵风”,而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永葆这项工作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意识与参与积极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根除“黄”“非”滋生的土壤。
“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广泛走进村寨、集市、校园、田间,倡新风、树正气,传播正能量。各地依托红色、非遗等乡村文化资源,主动贴合农民群众的兴趣喜好,网上网下“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
身着披风带冰雪,出拳持盾捍正义,吉林省“扫黄打非”小斗士IP动漫形象“吉先锋”亮相,惟妙惟肖,颇为“吸睛”;“云端绿书签”吸引几十万人次参与传递、签名留言,倡议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金色稻田旁,农家书屋里,江苏省句容市下蜀镇的师生一同上阵,唱响快板“三句半”:“校园周边常监督,祖国花朵要保护,非法书刊黄赌毒,全铲除……”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以状元文化、吴歌传唱等地方特色,创作《“扫黄打非”三字歌》《“护苗”行动歌》等文艺作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将基层“护苗工作站”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后宅中心小学与东塘街村合作共建,开设“禾下有梦”田间课堂主题活动。
影视宣传也不落下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组织16支电影放映队,深入到全区21个乡(镇、场、街道)468个行政村(社区),在每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前,统一播放“扫黄打非”主题宣传短视频。截至目前,全区已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062场次,惠及群众达30万余人次。广东省蕉岭县结合农村公益电影“2131工程”,在全县97个行政村巡回播放《“扫黄打非”警示录》等主题教育片,提升农民识“黄”鉴“非”的能力。
“以前我经常在集市上的地摊买书籍、光盘,原来都是非法出版物,而且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也是非法的。以后要去正规书店买书了,还得教育孩子们文明上网。”听完宣讲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西岭镇杨溪村村民王志文有感而发。
“扫黄打非”工作要真正推得开、“驻”得下,必须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同频共振。记者了解到,在甘肃省金昌市双湾镇新粮地村,村民参与“扫黄打非”志愿服务以及平时的善行义举,都可以在“道德银行”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而贵州省天柱县素有重家风家教的文化传统,当地着重引导农民将“扫黄打非”相关内容,凝练成短句,融入家规家训中,自觉修身律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农村干部群众参与“扫黄打非”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自觉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袭,全力配合打击非法出版传播活动,“扫黄打非”工作在农村牢牢扎稳根基。
破立并举,守好“责任田”
亮剑除暗影,挥刀斩顽根。
新疆塔城地区公安、市场监督管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深入农牧区、城乡接合部进行巡查督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非法“小锅盖”、非法“小耳朵”行为,深挖非法接收设施来源,倒查上游传播、销售、寄递渠道,提高源头防控能力。
“有人在某干道无证销售图书!”2021年3月,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扫黄打非”办公室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会同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镇市场监管所等,赶赴现场查办。
按照每年“扫黄打非”行动部署,农村地区定期开展非法出版物及信息清理整治,对集市、书店、打印复印店、快递物流点、学校周边等重点场所加强监管。但农村地域广、居住分散,一些涉“黄”涉“非”行为较隐蔽,发现难、查处难等情况也客观存在。为此,各地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奖励制度,依靠村级“扫黄打非”站点“耳目”以及群众“眼线”,及时发现线索,配合执法部门开展打击行动。
记者发现,各地在实践中注重创新融合,将“扫黄打非”工作与乡村治理、新时代包養網文明实践等工作紧密结合,发挥“信息化+网格化”“信息员+网格员”体系作用,把“黄”“非”问题发现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成效明显。
“网格管理有效提升了辖区日常监管工作效能,农民真切感受到身边涉‘黄’涉‘非’的不法活动有人管、马上办了。”河北省藁城区岗上镇杜村“扫黄打非”工作站信息员马晓蕾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涉黄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变化,网络成为农村“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战场,各地紧盯网站、社交软件等各类传播渠道,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安全监管。
还应该看到,“黄”“非”等毒瘤之所以在农村地区存在,也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原因。打击、清扫都只是手段,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让农民群众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扫黄打非”既要“堵”源头,也应“输”正气。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镇新合村党支部书记文太仁看来,播种优秀文化“种子”,就相当于挤压了“黄”“非”的生存空间。新合村组建起民族文化演出团队,组织开展花甲节、山川祭、大酱节、老年读书会、老年门球比赛等多彩多姿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让亿万农民过上和和美美的生活,是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最生动的写照。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开展文明新风倡导行动,抵制不良习气,倡导健康生活,“扫黄打非”也是题中应有之包養網义。如今,农村文化环境日益清朗,文明新风吹拂广袤乡野。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农村“扫黄打非”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必将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劲的精神力量,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之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