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深水去九宮格見證勇創新_中國網



廣東深圳東南約240公里,蔚藍海面波濤起伏,總高338.5米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穩穩矗立在324米深的海床之上,露出10余米的黃色導管架端頭,等待與上部油氣生產平臺“合體”。

4月5日,在打樁錘和水下機器人的配合下,第十六根鋼樁“釘入”海底地層134米,至此,“海基二號”導管架水下打樁作業全部完成。

每根鋼樁長約170米、小樹屋直徑約2.7米,總重量小班教學相當于1萬輛小汽車,尺寸和重量均為亞洲之最九宮格。“它們深深扎入海床,讓導管架經受住復雜海況考驗。”中國海油流花油田開發項目工程師王德洋說。

不遠處,一艘紅白相間的灌漿船抵達作業現場,準備后續灌漿作業。灌漿船通過管線,將特質水泥填滿鋼樁與裙樁套筒間的空隙,讓導管架更加穩固。

導管架相當于“地基”,用于支撐海上油氣平臺的龐大“身軀”。放眼全球,有數千座導管架生產平臺,但應用水深超過300米的不足10座。“海基二號”作業海域平均水深約324米,總重達3.7萬噸,用鋼量接近北京國家體育場,是國內首次在超過300米水深的海域安裝固定式導管架。

深水安裝、噸位巨大、海況復雜,每一個難題都是世界級的。中國海油項目團隊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攻堅克難,讓“海基二號”在海水中站得更穩、更久——

高鹽高濕環境和風浪流等沖擊,對導管架的鋼材強度提出更高要求。如果采用傳統鋼材,導管架下水重量將達到約4.2萬噸,超過目前國內外建造場地、施工船舶等資源的承載能力。

研發國產高強鋼,讓導管架“減脂增肌”。項目團隊聯系各大鋼廠試生產,反復摸瑜伽場地索、攻堅,終于研發出了新型420兆帕級超高強鋼厚板。“這一材料使導管架減重約5000噸,節省材料及船舶改造費上億元。”中海油研究總院工程研究設計院副院長付殿福說。

“海基二號”扎根300多米的深水,那里看不見、摸不著,如何監測?

數字孿生平臺成為解決方案。

海上數據采集傳輸中心、380組監測傳感器、海底全剖面流觀測平臺等設備和系統的架設,讓240多公里外的陸地指揮中心家教場地能夠模擬生成一座數字孿生導管架。“雖然深水中看不見、摸不著,但風、浪、流等環境數據和導管架狀態參數,我們可以一清二楚。”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設中心主任工程師王火平說。

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關鍵之舉。不斷以新質生產力激發新動能新優勢,必將推動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